如何預防軸承套圈缺陷斷裂
軸承套圈的斷裂是影響軸承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,其中缺陷斷裂是最常見的斷口,其成因多為原料本身的問題、生產工藝的不合理、設備的故障等。分析如下:
一、原材料
如果在加工工藝中得不到解決或改進,如原材料的夾雜、疏松、脆性元素的偏析或碳化物的液析、網狀、帶狀、不均勻的偏聚,就會產生應力集中,使套圈的基礎強度降低,從而形成裂紋。對此,應采取以下措施:堅持以主渠道供應為主,盡可能多地選擇具有穩定性和可靠性的產品,并加大進貨檢驗力度,從源頭上嚴把產品質量關。
二、生產與設備
1.鍛打:鍛打時,如果在鍛打時出現過燒、過熱、內裂成網狀碳化物,則會使鋼圈的韌性和強度下降。因此,對加工溫度、循環加熱以及鍛后散熱條件(如噴霧冷卻)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,尤其是地較大品種套圈在終鍛后,溫度超過700℃的時候,不能堆放。
2.熱加工:對熱加工設備進行嚴密的監測也很重要。
監控裝置的可靠性對儀表、熱電偶等關鍵溫度控制設備要進行嚴密的監測,以保證所測得的數據是正確的和可靠的;對于超出標準范圍的設備,應及時進行替換,不能在故障狀態下進行操作。
記錄監控數據。為了能夠對設備工作的整個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,必須將各個熱處理設備的溫度記錄裝置重新還原出來,這樣才能更好地對熱處理的質量進行跟蹤,避免出現錯誤的記錄和隨意的現象。
急冷狀態。為了解決中、大種類的軸承套圈軟點等問題,必須對淬火油進行檢測,對不符合標準的進行預先替換,并用快淬油代替,從而提高淬火介質的淬透性,改善淬火冷卻環境。
嚴格的回火處理。對于出現過多裂紋的品種,采用粗磨后再進行二次回火的方法,不僅可以使套圈結構與尺寸更加穩定,而且還可以降低磨削應力,提高磨削變質層的性能。
3.對研磨過程進行監測。完成后的軸承套,不能有任何磨削痕跡,尤其是內圈錐度調整面,不能有任何痕跡。如果在酸洗之后,套圈應該進行全面檢查,將被灼傷的產品除去,嚴重灼傷的不能返修,或者不符合要求的,應該予以廢棄,并且不允許有磨削灼傷的套圈進入組裝工序。
4.標志的管理,從進廠開始,一直到鋼環的研磨,對每一道工序都要進行嚴格的管理,對GCr15與GCr15SiMn兩種不同的材料與產品,進行嚴格的區別。
三、軸套有可能在超負荷情況下破裂和疲勞破裂。對套圈斷裂現象的研究,既要從材料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缺陷出發,也要從軸承零件的結構尺寸、加工測量手段、加工工藝、軸承服役條件等因素出發,
1.軸承的構造及工作狀態。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,采用不同的構造;由于軸承部件的結構不同,其加工方法也不一樣,從而影響到瓦軸軸承部件的質量。為此,必須研制出適用于各種工作環境的新結構產品,并將適用于各種工作環境和工作特性寫在軸承說明書中,便于用戶選用。
2.強化技術攻關,改進技術,提升產品品質,降低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。例如,在熱處理方面,對于較大品種的內圈和外圈,要盡可能地使用中下限的淬火加熱溫度,并適當地延長保溫時間,以提高合金化濃度,從而提高馬氏體的斷裂強度,同時,為了確保產品的質量,還需要選擇更高的回火溫度,以增強工件的沖擊韌性。
3.完善過程監控方法,推動過程質量提升。例如,加強對流道彎曲部位的監控,對軸承安裝后的綜合性能進行全面的提升,從而改善軸承的工作狀態。